Search

【#編輯OOXX】
 
全天下的編輯應該都有一個痛,催稿的痛。
  <...

  • Share this:

【#編輯OOXX】
 
全天下的編輯應該都有一個痛,催稿的痛。
  
我印象中,最驚心動魄的一次催稿,是來自於一本新書的推薦序。
  
因為早早耳聞這位寫推薦序的作家,是一個有點難準時交稿,生性浪漫多情的人(這特質讓準時交稿更難),所以若一般作家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讀新書稿子、寫推薦序,為了以防萬一,我們就約莫三個月前就給了作家稿子,而之後詢問作家,作家也說他可以寫喔。
 
接著,我開始像當兵數饅頭般數日子。如果你等到快截稿前幾天,再問作家推薦序寫了沒,這簡直是跳懸崖的自殺動作,因為作家可能一個字都還沒動筆,所以一定要在截稿的前三周,像春天的柳絮紛飛般溫柔提醒,然後前兩周,前一周都依然不能懈怠。

這本新書推薦序的驚心動魄之處在於,我整整當了一個月的柳絮,而作家給我的回應,也如春天的溪水潺潺,充滿生命力與希望,他總是柔聲回應我:「已經在寫了喔。」「已經在寫了喔。」「已經在寫了喔。」

作家說得篤定,我也就安著心。

一直到截稿日前兩天,他依然柔聲,也依然是「已經在寫了喔。」但我卻開始從腳底一陣陣竄冷。

我很想相信作家,但有關作家拖稿的傳聞開始像廟裡的大鐘一直撞擊、撕扯著我的心。

果然,截稿日那天,我的信箱空空如也。我驚慌失惜地趕緊聯繫作家,作家卻依然柔聲,依然篤定,他說:「推薦序,我只剩最後一段了,你再等一下。」

如果只剩最後一段,那就很快了。我告訴自己,不要急,不要慌。

但一直等到新書要發印,進印刷廠了,作家口中所說的推薦序的最後一段,卻還是沒有來。別說是最後一段了,其實是整篇推薦序,我都沒等到,然後到後來的後來,我也已連繫不上作家。

這篇推薦序,成為我心中永久的一樁公案。

那麼這本新書怎麼辦呢?因為已預先留給推薦序數頁,所以最後只好重新調整新書的所有版面。這調整的工程確實有點浩大,但更浩大的是,編輯心上的缺口。

#請別問我作家是誰
#為什麼這世上沒有自動催稿器呢貓都有自動餵時器了啊這是什麼怪比喻作家會很傷心吧
 
 
(Muse)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文學、教育、視野。 向自己提一個問,讀一本書,去探觸、延伸生命的邊界。
View all posts